指尖上的蝶变
中韩示范区市监分局
刘欣怡
在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政务大厅里,每天都上演着无数次指尖的舞蹈。作为长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中韩分局行政审批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我见证着一枚枚公章在电子屏幕上流转,见证着企业从一纸申请到落地生根,更见证着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这片热土完成一次又一次蝶变。
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窗外拔地而起的高楼,我时常会想起四年前那个略显生涩的自己。2021年10月,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走进了示范区办公大楼,走进行政审批办公室。那时的我,还不懂得一张营业执照背后承载着多少创业者的梦想,一份食品经营许可证关系着多少家庭的饮食安全。时光流转,我与示范区共同成长,从一名只会按章办事的“新手”,逐渐成长为能够理解审批工作深层意义的“行家”。
示范区成立初期,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求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创新审批模式。作为“证照分离”改革的实践者,我和同事们常常加班梳理审批事项,优化办事流程。记得一家韩国化妆品企业来办理注册登记,由于材料准备不充分,企业代表金先生在窗口前急得满头大汗。我翻出《外资企业开办用户手册》,与申请人详细讲解提交材料要求,并帮他核对已准备的全部申请材料,一次性告知了需要补充和更正的内容。经过多次指导和修改,当业务办理完成营业执照最终打印出来时,金先生用生硬的中文说:“谢谢”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手中的每一份审批文件,都承载着企业跨越山海的信任,也关乎着示范区开放创新的形象。
四年间,我见证了示范区行政审批服务的蝶变。从最初的“跑多次”到现在的“最多跑一次”,从5个工作日发证到部分事项“秒批秒办”,这些变化背后是我们无数次的流程再造和服务升级。在审批办工作的日子里,我遇见了形形色色的经营主体。有白发苍苍仍坚持创业的老人,也有怀揣梦想的大学生团队。他们眼中对未来的期待,常常让我感动。这些经历让我懂得,行政审批的价值不在于权力本身,而在于如何用这种权力服务发展、成就他人。
四年间,我个人也在与示范区的共同成长中实现了蜕变。从最初面对复杂业务时的手忙脚乱,到现在能够从容处理各类疑难问题;从机械执行审批条款,到能够把握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平衡,示范区给了我最好的成长平台。那些啃下的政策法规,那些攻克的系统难题,都化作了今天专业能力的底气。更珍贵的是,在这里,我找到了职业的价值认同——每一份经我手发出的许可证,都是示范区经济活力的一个细胞;每一个满意的微笑,都是对营商环境的最好评价。
站在五周年的节点回望,示范区的变化令人惊叹。昔日规划图上的线条已成为现实中的现代化产业园,当初的荒地上崛起了一座座标志性建筑。而作为这变化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深知其中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行政审批虽小,却是观察示范区发展的绝佳视角。在这里,我看到了政策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看到了制度创新如何释放市场活力,更看到了无数追梦人如何在这里找到机会。
这段充实难忘的时光,让我与这片土地血脉相连。在这里,我不仅是一名行政审批工作者,更是示范区发展故事的书写者之一。那些办理过的业务、解决过的难题,都已融入示范区的年轮,成为共同记忆中不可磨灭的部分。而这,正是“我与示范区共成长”最真实的注脚。未来,我将继续以指尖为笔,以数据为墨,在优化营商环境的答卷上书写新的篇章,与示范区一起,奔赴下一个更精彩的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