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水见形 视民知治
坚持不懈讲好法治擎起民生福祉的
长德故事
——记中韩示范区长德街道
“党建引领+公共法律服务”
基层治理实践探索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长德街道
孙宇
2025年是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成立的第五年,五年光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我有幸于2024年7月加入这个富有时代性、创新性、开拓性的国家级开发区,成为基层单位长德街道办事处的一员。虽然仅仅加入一年时间,但是通过亲身参与工作、聆听领导和同事回顾往事,深切感受到示范区成立五年、街道成立十年所走过的坚实步伐。回望过去,不仅是长德街道跟随示范区一路前行的激荡五年、笃行五年,更是长德街道自筹建以来筚路蓝缕、创业维艰的拼搏十年、奋进十年。
党旗引领,基层所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吉林省委、省政府和长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有力支持下,长德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肩负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神圣使命,增强责任心、激发使命感、强化执行力,走出一条爬坡过坎、闯关夺隘的起步征程,特别是紧紧围绕“惠民、便民、利民”这一总目标,在春城北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书写了一篇“党建引领+公共法律服务”基层治理新文章,建成长春市第一个“街道、社区和农村一体化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网络”,被长春市委纳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专项。
回首之处,跋山涉水从未停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长德街道办事处于2015年7月筹建,2016年2月经吉林省民政厅批复成立。长德街道是典型的涉农街道,辖区幅员面积146平方公里,其中在册耕地面积即6179公顷,共辖12个行政村、2个社区。截至目前,户籍人口31800人,常住人口20939人。在这样的发展环境下,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依赖良法善治。
在“党建引领+公共法律服务”基层治理模式思考和创立之初,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人”的问题,这是最根本的价值立场和价值原则问题。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至上,集中体现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由人民评判。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彰显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地位。这正是长德街道始终坚持的世界观、方法论,“党建引领+公共法律服务”基层治理模式始于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需求,正朝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目标愈走愈实。
“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反之,“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事剧而功寡。”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法治建设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对法律认知程度和维权意识的逐渐提高与专业法律知识薄弱、法理素养不成熟之间形成了固有矛盾,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但高水平法律服务却价格不菲,导致在生活中常常存在法律盲点和误解却无处解答。在这种形势下,经过充分调研和实践探索,2024年11月,示范区管委会联合长春市司法局,积极争取省市政法、司法、公安、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支持,推动建成长德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暨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努力打造顺民意、解民困、暖民心的“民心工程”和维护社会稳定、构建法治社会、提升治理成效的“基层治理试点”,引进长春国安公证处、瀛庆律师事务所等法律事务机构,在长德街道办事处和所辖社区、村专设便民窗口,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优质的法律服务。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都要激发守正创新、奋勇向前的民族智慧。”回顾长德街道办事处成长的点点滴滴,每一次领导批示、每一项部门合作、每一份政策文件、每一笔经费保障,都凝聚了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对长德街道事业发展的深切关爱与殷切期望,萦绕成念兹在兹的谆谆嘱托,鼓舞着新时代长德街道干部职工为人民的美好生活前赴后继、不断奋斗。可以说,长德街道构建“党建引领+公共法律服务”基层治理模式的探索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的调研论证、田野踏查而走出的一条守正创新之路。
青蓝辉映、初心如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明确指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重要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长德街道始终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坚持守正创新的鲜明理论品格,“党建引领+公共法律服务”的实践就是在坚定党的性质、宗旨的前提下,坚持守正创新的根本遵循。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否。长德街道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走民好的小“径”,专走甚夷的“大道”。通过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党建引领、公共法律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健全“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机制,做到提升服务见实效、聚焦民生创品牌、扩充队伍强保障。在实践中,深化“一社区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机制,将法律服务延伸到社区、村屯,已分批选派47名法律专家,组建“法律明白人”团队,对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文书代写、登记办理等暖心服务。短短一年来,已打造“法律援助惠民生”“公共法律服务护苗行动”“法治春风进基层”等特色品牌,深入村、社区、敬老院、学校等开展法律援助、法治宣传活动128场次,累计解答群众咨询1.7万次,开展法律援助、公证业务175批次,解决家庭纠纷、劳动争议、交通事故赔偿等问题928个,真正让广大群众在公共法律服务中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吉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工作信息》《吉林司法》《春城党建》等进行专题报道。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给理论创新提出了全新要求。”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特征,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思考问题才是一个共产党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的最根本特征。长德街道的实践探索不是“万能公式”、不是“百忧解”,是对群众每一个具体问题的真诚解答。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使命是奋斗的方向。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活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叙事立论、创新推进的重要逻辑。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把问题搞准、把情况摸透、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才能带领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长德街道认真汲取“四下基层”工作精髓,倾听人民呼声、汇集群众智慧,找问题、清积弊、治沉疴,把坐在办公室里看到的问题到基层逐一想办法、对账销号。我们联合省市司法部门,坚持以高标准打造法律援助工作站和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为阵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着力推动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半小时服务圈”建设,聚焦劳动争议、遗嘱产权、土地纠纷、事故理赔等群众需求,拍摄求职、养老、权益维护等普法教育系列视频,在省市政法系统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正确引导群众依法维权,切实形成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新时代新征程中,长德街道将在中韩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面向未来、接续奋斗,持续优化“党建引领+公共法律服务”基层治理模式,努力绘就共建共享共治下家园更安宁、人民更幸福的“塞北枫桥”平安图景。作为长德街道的一份子,我将继续跟同事们一路奋斗、执着前行,共同见证示范区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