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路上,与示范区共成长——当规则遇见温度,服务与发展同频
中韩示范区城市管理局
刘鑫
凌晨六点半的示范区管委会大楼前,朝阳为玻璃幕墙镀上金边时,我和同事已踏上第一轮巡查。五年间,这片从荒芜中崛起的土地长成了车水马龙的宜居新城,而我们的制服更新了款式,徽章在阳光下更亮——唯一不变的,是那句刻在心底的承诺:“替人民管理城市,为发展真情服务”。这承诺不是口号,而是藏在每一次巡查的脚步里,长在每一项规则的温度中。
一、当执法遇见温情:规则是守护,不是冰冷的条文
今年年初干雾海村的那个夜晚,至今想起仍觉温暖。执法大队在日常执法时,在路边发现了昏迷的失踪老人。没有按部就班的流程化处理,队员们第一时间搀扶老人到安全区域,联系长德派出所时,队员详细描述着老人的衣着、体温,甚至路边的参照物——“要让警方最快找到线索”,这是当时最朴素的念头。当派出所的工作人员接走老人时,他紧握队员的手说“谢谢”。那一刻我忽然懂了:城市管理的终极意义,从来不是“管住”,而是“护好”。就像示范区城管局始终秉持的理念:“城市管理不是对抗,而是要让规则长出温度。”这种温度,是执法时多一分换位思考,是救助时少一分程序桎梏,是把“人民”二字写在每一次行动里。
二、当管理遇见创新:科技赋能服务,温度藏在细节里
示范区的蜕变,也是我们工作方式的进化史。曾几何时,牌匾管理是“查违规、下整改”的循环,商户皱着眉被动调整,我们顶着矛盾推进;建筑垃圾管理则是“一刀切”处罚,施工单位抵触,街道尘土飞扬。转变发生在科技赋能与理念升级的交叉点——我们带着设计图上门,帮商户结合街区风格设计合规又亮眼的招牌;我们带着建筑垃圾处理方案走进工地,对接专业清运单位,让“处罚”变成“指导”。有次帮一家火锅店设计牌匾时,老板惊讶地说“你们比我还懂怎么让招牌既好看又合规。”如今走在街上,统一又不失个性的牌匾是风景,干净的施工围挡是秩序,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管理有力度,服务才有温度。
三、当成长遇见初心:五年蜕变,与城市血脉相连
五年前,我还是那个面对突发状况会手抖的新人,如今已能带着队员制定巡查方案。但比业务能力增长更珍贵的,是初心的坚守。看着公园里孩子在干净的草坪上奔跑,商户在合规的店面前微笑迎客,突然明白“替人民管理城市”的分量——不是站在群众的对立面,而是成为他们生活的守护者、城市发展的同行者。现在的示范区,路网纵横如脉络,高楼林立似筋骨,而我们的巡查路线,早已刻进这片土地的肌理。制服上的徽章闪着光,那光里有凌晨六点的朝阳,有救助老人时的星光,更有与城市共成长的荣光。
“城市管理不是对抗,而是要让规则长出温度。”当我们用脚步丈量每一条街巷,用服务化解每一份矛盾,用创新回应每一次发展需求时,这句话便有了鲜活的模样。未来的路还长,示范区的晨光依旧会照亮巡查的身影,而我们将继续带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让每一条规则都饱含温情,让每一次服务都贴近民心,与这座城市一起,奔向更具烟火气与生命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