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载示范行,一路繁花开
中韩示范区应急管理局
路伊思
2020年,当我第一次站在中韩示范区管委会的门前,眼前只有一栋孤零零的办公楼。四周是未开发的田野和荒芜的土地,推土机的轰鸣声在远处回荡,风卷过裸露的黑土地,扬起一片迷蒙的尘烟。那时的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工作的热情,来到了这里,彼时的示范区,正从规划图的墨线里挣扎着诞生。
五年拓垦,示范区将黑土地锻为磁极:曾经的荒滩上钢构厂房反射天光,智慧路网如银梭织就锦缎。我们曾用体温捂热冻土,如今这片土地正用机器的轰鸣回应。高起点规划的蓝图上跃起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的路基托举科创之翼,高质量发展指标在监控屏跳动如心脏,高水平安全的阀门守护着每道工序的呼吸。这里不再只是图纸坐标,而是用钢筋焊写的产业宣言。
回溯我刚到应急管理局工作时,六张办公桌拼成U形战场。没有科室牌匾,没有制度手册,只有“抓好安全生产”的一致目标和拧成一股绳的干劲,只有墙上“安全重于泰山”的标语如血灼目。彼时辖区企业名录薄得像初春的冰层,中小微企业散落荒原,规上工业企业仅11家如孤星闪烁。应急管理局的六人攥紧彼此掌心温度,挨家逐户地走,向所有企业宣传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日常安全管理规范,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在摸索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我们在油污斑驳的车间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于工厂控制室手绘风险分级图。我们按照示范区“首违不罚”等包容审慎监管要求,秉持“服务先行、执法保障”的工作理念,坚持不懈为企业在安全管理上补短板、抓规范、促提升,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经济发展环境。宣传册上的铅字被汗水浸得模糊,却与企业的安全台账同步增厚——我们不是俯视的监管者,而是与企业安全员、与车间主任共啃法规条文的“同班生”。执法记录仪里存着上千小时影像:从初查时的漏洞百出,到复检时的规范程序——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正是用双脚丈量、用双手补缺的砖石,一锤一锤夯实的底座。
如今,应急管理队伍的壮大,内设机构的完善,制度规范的健全,执法装备的齐全,应急指挥中心的启用,安全监管的到位,让应急管理局像灯塔一样守护在安全防线的前沿。五载淬炼,这支从六人小组壮大的队伍已构筑起“大应急”“大安全”的钢筋铁骨:
制度为脉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上下贯通,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嵌入“1+17”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区域应急救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防范应对能力大幅提升。
执法为神经:“互联网+执法”终端扫过二维码,企业隐患整改轨迹实时生成区块链存证,执法工作更加公开公正和便捷。
企业为细胞:专家嵌入车间诊断,安全生产标准化、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在流水线抽枝展叶,自主安全管理模式正孵化更多“安全哨兵”。
五载春秋,这片土地用应急管理“双零”刻度记录着坚守:零生产安全事故的生产线流淌着安宁,零自然灾害险情的田畴铺展成平安画卷。我们以安全为铧,在这片土地上犁出千亿产值的春天,安全生产形势始终保持稳定向好,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优越,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五年砥砺,示范区以起跑线即冲刺带的姿态,掀起优环境、抓项目、促发展的春潮——昔日的黑土地,已生长为长春城市肌体的强劲骨骼。
时代的浪潮扑打岸礁,唯以诚为舟、以韧作桨者方能破浪。作为拓荒册上一枚未褪色的编号,我亲历了黑土地上夯下的第一根桩,此刻正触摸着厂房钢构的体温。未来征途,愿继续做这热土上的铆钉型存在:铆在安全防线上,为千亿产值拧紧保险阀;铆在服务网格中,助创新人才绽放星光;铆在精耕细作处,与所有“中韩人”共锻大写的明天。
当凤凰栖满梧桐枝头,那羽翼掀动的风里,必有我们共同淬炼的荣光。
五载示范行,一路繁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