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热线

0431-81187096 / 81187098

  政务大厅服务热线

0431-81187301

首页>动态信息
位置: 首页>动态信息

动态信息

动态信息

当前位置 : 首页>动态信息
五年同行路 笔墨话成长 | 我与中韩示范区的教育成长记

发布时间:2025-07-06 08:51:02来源:

我与中韩示范区的教育成长记

中韩示范区树德小学

代丽博

清晨推开树德小学教室的窗,五年前眼底还是一片待垦的土地,如今京东亚洲一号物流园的蓝色穹顶已在薄雾中闪光。氢能公交载着技术人员驶过校门,而我的英语课本里,“hydrogen”这个单词正讲述着三公里外国家电投氢能基地蓬勃发展、不断壮大的动人历程。我的讲台,恰是观察这场变革的绝佳窗口。

接手班级时满纸红叉的英语试卷,恰似示范区建设初期的模样——需要耐心开垦的“成长空间”。当孩子们对“innovation”皱起眉头时,我带着他们用韩国大象食品包装袋制作教具,把东驰新能源的固态电池技术参数改编成阅读材料。那些曾让他们犯难的单词,渐渐化作理解这片土地的密码。最调皮的男孩在作业本上画下氢能公交,工整标注“fuel cell vehicle”——此刻窗外,东驰新能源的车队正载着远销欧洲的固态电池驶向港口。试卷上的分数曲线,终于追上了厂房拔节的速度。

参与到示范区教育系统组织的文化交流项目,让我触摸到国际合作的深层脉动。当长春理工大学示范区校区的规划图在会议室展开时,我看到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衔接可能——那些在小学课堂播撒的产业词汇种子,终将在大学的实验室里破土发芽。当我回到校园,我带回校的不仅是经验,更是将"innovation"(创新)具象化的教学灵感。

蝉鸣声中,曾厌学的女孩递来自制纪念册。封面国家电投基地冷却塔的剪影旁,是她手写的英文:"My English growth”。此刻操场传来诵读声,与远方氢能产业园的电解槽嗡鸣交织成曲。在我的讲台上,那些曾歪扭的字母正连接成通往世界的桥梁——在这片热土上,每份作业本的进步刻度,都是示范区发展的年轮印记。